腸癌標靶治療 先問問KRAS基因
張甄芳   國內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不斷攀升,目前雖然有標靶治療藥物問世,但因為費用極高,許多患者擔心治療無效而不敢貿然嘗試。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兼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王緯書指出,2008年最新研究發現,可藉由檢測KRAS基因來預測標靶治療的療效,做為大腸直腸癌
末期患者用藥的參考依據。  王緯書表示,早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仍以手術治療為主,但對於第四期大腸直腸癌肝轉移病患若無法開刀時,只能接受化療。但目前最新研究發現,若將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抑制劑與傳統化療相結合,便可以有效縮小肝臟腫瘤
,增加手術機率,進而提昇患者存活率。  不過,標靶治療藥物的介入雖然提昇大腸直腸癌末期患者的希望,但是目前在健保
未完全給付的情況下,接受半年標靶治療的費用約七十至八十萬元,對許多患者來說是一大負擔,況且標靶治療也非人人有效的萬靈丹,如果使用後無效,無異把錢丟入大海,以致許多患者對於要不要使用標靶治療常猶豫不決。
 因此,醫界也積極尋求有效生物指標做為用藥參考依據。王緯書指出,最新研究發現,KRAS基因檢測可做為評估指標。研究指出,標靶藥物只對KRAS基因未突變者較為有效,如果是KRAS基因突變型則效果較為不明顯。  王緯書指出,KRAS蛋白質為傳遞癌細胞增殖及抗凋亡的重要因子,在正常情況下它並不會活化,但如果癌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
接受器受到活化時,就會經由KRAS把訊號傳遞到細胞核使其複製增生。不過,在這段傳遞訊息的過程中,如果KRAS基因產生突變,不需要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活化刺激,它就會自動傳遞細胞增殖及抗凋亡的訊息,導致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抑制劑無法發揮效果。

 

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梁威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